英才首页 > 学历教育
开放教育之开放教学



目前,我国教育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一直从事于成人、学历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自1999年开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实实在在地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在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利用社会化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以及面向基层、偏远、落后地区实施远程教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在教育功能的自身实现方面,我们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教育服务方面,特别是在国家构筑“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潜力可供挖掘,我们理应做出更多的努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怎样实现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开放的、相互支撑的有机的教育整体,更加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开放式教学体系。一个开放的体系才是一个能够超越局限性的体系,是一个极富活力的体系。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开放办学的思路和部署,将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这里的“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以开放办学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着眼于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教育存在的相对封闭性的弊端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纲要鲜明地提出,搭建教育“立交桥”,这是开放的最合适的解读。目的就是要使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之间开放兼容、畅通便捷,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按照这样的要求,在横向上,不同学校之间探索相互开放、互认学习成果,增加学生选择最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在纵向上,不同层级的教育之间探索相互开放,贯通学习渠道,消除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体制障碍。比如,在职业教育发展任务中,纲要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在终身教育发展任务中,纲要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


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累计和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人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在任何教育背景下都有条件读书深造。

  

国家开放大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开展多层次的实行宽进严出的开放学历教育。学校自主招生,学生注册入学,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和完全学分修学制度。二是发展多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开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三是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认证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形成学分银行和课程超市,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分互认、衔接沟通和融通开放。四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大平台,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农村教育等提供学习和服务。

  

教学的 “开放”富有多种含义,譬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等。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开放的教育形式就要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提供多种可能。

  

首先教学内容的资源呈现方式。开放教育资源在推动知识的生产、应用、传播,提升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学习型社会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建立更加开放、灵活、完备的教学资源开发应用体系,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是多口径、多需求、多层次的,因为需求者的多样性决定了资源内容必须满足不同人需求的综合样式。


就是说原来单纯的为学历文凭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更关注学科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的资源内容,应该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铺垫、知识体系外延、知识体系应用等各领域延伸,呈现出各取所需、索有其地的资源呈现表现方式。这是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方位教育服务的必需。

  

其次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同时,必须搭建更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使得开放教学能够名副其实地实现开放教学。这既是教学开放的真正体现,也是开放教学形式得以体现的根本保障。丰富的、开放的教学资源若没有很好的使用平台,开放式的教学则无从施展其功能。伴随着大量的岗位培训、技能培养、证书培训等纳入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视野,拓宽教学服务的领域和空间无疑会带来人们对于平台使用简单化的基本要求,目前三级平台互动,多层次教学单位共抓,又各不管理到位的情况,严重地挫伤了各方面教学积极性。

  

第三,开放教学的学习行为开放,这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的行为理念。既然是构筑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既然是开展专业学位和其他类型学位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教学行为就应主动加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架构。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足以表现出学习行为、教学行为的多样统一。这与我们过去谈及的工学矛盾、地域差异、学习动机之别、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多种表现等是相一致的。


就是说,应允许不同的模式化学习,允许不同的组织方式学习、允许个性化学习的融通与弹性处理。当然这可能会给我们的教学评价带来迥异的变化,但这绝不妨碍我们教学多样化模式的探索,更不会成为影响开放教学质量保障的说资,相反应该是我们在研究开放式资源、开放式教学平台以及开放式教学行为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线咨询